您的位置: 首页-送阅酒文化-酒历史人文

历史上的一些酒文化典故

发布时间:2024-09-05 11:31:14      点击次数:27

微信截图_20240905105118.png

微信截图_20240905105136.png

《史记•高祖本纪》记载:秦始皇末期,刘邦(汉高祖)做泗水亭长时,往郦山押送劳工。但在一路饥饿辛劳,很多劳工在途中死亡。到了丰西泽中,他决定将劳工释放、起兵造反,结果只有10 来个壮士愿意跟随刘邦。夜中,刘邦喝醉了酒,令一人前行探路。前行者回报道:前面有一条白色的大蛇阻挡在道上,我们不敢过去。刘邦正在酒意朦胧之中,胆子很大,什么也不怕,说:是好汉的跟我来,怕什么!刘邦领着众人大步向前,挥剑将挡路的大白蛇斩为两段,路没有了阻挡,人们走了数里路。刘邦困了,加上酒意,倒头就睡着了。这时,人们看见有一老妇人在白蛇被杀死的地方哭,问哭的原因,老妇人说:有人将我儿子杀死了。有人又问:这里没有看到死人啊,何以见得你儿子被杀?老妇人说:我儿子就是化成为蛇的白帝子,因挡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斩。

众人将此事告诉刘邦。刘邦听后暗自高兴,觉得自己是赤帝子化身,一时颇为自负,更加坚定了造反夺天下的信心。


微信图片_20240905105200.png


微信截图_20240905105224.png

微信截图_20240905105234.png

典故出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。秦末汉初,陈留高阳乡(今河南杞县)有一个叫郦食其的人,家境贫穷,又没有职业,只好在乡里做了里监门(相当于地保)。当刘邦率军路过陈留的时候,郦食其碰见了一位老乡—-刘邦手下的一个骑兵。他让这个骑兵向刘邦推荐他,说可以帮助刘邦成就大事。这个骑兵真的向刘邦推荐了郦食其,刘邦就让郦食其来见他。这天,门卫通报说郦食其来了。刘邦问:“是个什么样的人?”门卫回答:“像个儒生。”刘邦历来对读书人有一种偏见,听说郦食其是个儒生,便说:“我正忙着天下大事,没有时间见读书人。”门卫把刘邦的话传给了郦食其。郦食其生气地说:“你再告诉刘邦,我是高阳酒徒,不是什么儒生。”刘邦见郦食其非同一般,便召见了他。两人边喝酒边聊天,谈得非常投机。后来,郦食其设计攻克了陈留,为刘邦的军队解决了粮草短缺的问题,被刘邦封为广野君。


微信图片_20240905105242.png


在楚汉战争中,郦食其劝说齐王田广归汉,而韩信乘机袭击了齐国。齐王以为郦食其出卖了他,便把他烹死了。根据这个故事,后人将“高阳酒徒”引为成语,指好饮酒而狂放不羁的人。


微信截图_20240905105419.png


“以茶代酒”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《三国志·韦曜传》里:“皓每飨宴,无不竟日,坐席无能否,率已七升为限,虽不悉入口,皆浇灌取尽。曜素饮酒不过二升,初见礼异时,常为裁减,或密赐茶荈以当酒。”文中的“皓”即孙皓(242年-284年),字元宗,一名彭祖,字皓宗,吴郡富春(今浙江杭州)人,吴大帝孙权之孙,吴文帝孙和之子,是三国时期东吴末代皇帝(264年-280年在位)。他在位初期,施行明政,后沉溺洒色,专于杀戮,变得昏唐暴虐,名声很大,惊动华夏令晋武帝感到惶怖。东吴天纪四年(280年),东吴被西晋攻灭。孙皓投降后,被封为归命侯。西晋太康五年(284年),孙皓在洛阳去世。文中的“曜”指的是韦曜,吴郡云阳人,以博学多闻而被孙皓器重。吴王孙皓每次大宴群臣,臣子至少得饮酒七升。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,孙皓对他特别优待,经常允许他少喝,或暗中赐茶来代替酒。


微信图片_20240905105429.png


可惜,耿直磊落的韦曜碰到的是个嗜酒如命的君主。“皓每于会,因酒酣,辄令侍臣嘲虐公卿,以为笑乐。”韦曜认为这样下去,会“外相毁伤,内长尤恨”。为此孙皓不仅没听韦曜的劝阻,还把他打入天牢,不久又将其处死。


微信截图_20240905105440.png

《晋书•乐广传》记载:乐广,字修辅,在河南做官。他非常喜欢结交朋友,经常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。一天,乐广宴请宾客,大厅中觥筹交错,异常热闹,大家猜拳行令,饮酒作乐。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,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,有些厌恶和害怕,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,只好硬着头皮把酒喝下,接着匆忙告辞离开了。过了几天,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,有些想念,就亲自登门去看他。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,且病得很厉害。乐广奇怪地问:“前几天喝酒的时候,你不是还好好的,怎么一下子就病得这么厉害了呢?”刚开始这位朋友不愿解释,后来在乐广的再三追问下才说出实情:“那天你盛情招待我,本来大家喝得很高兴。


微信图片_20240905105448.png


我喝了几杯以后,突然发现我的酒杯里有一条蛇,而且还慢慢地蠕动。我当时感到很害怕,也觉得很恶心。但你的盛情难却,所以我勉强喝了那杯酒,然后就离开了。回到家里以后,我感到全身都不舒服,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。就这样,我一病不起了。”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,思前想后:“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!” 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,发现自家院墙上挂有一张漆了彩色的弯弓,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。于是,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,邀朋友举杯,那人刚举起杯子,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,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,他惊得目瞪口呆。乐广却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:“都是它在作怪,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!”随后,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,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。这位朋友恍然大悟,他开心地说:“噢,原来是这样啊,杯中的蛇竟然是墙上的弓的影子!”他的这位朋友疑窦顿开,压在心上的石头被搬掉,重病也随之而愈。

后来人们就用“杯弓蛇影”比喻疑神疑鬼,自相惊扰。


微信截图_20240905105500.png

微信截图_20240905105509.png

唐代大诗人李白被后世誉为“诗仙”,也称“酒仙”。他的酒量极大,自称“百年三万六千日,一日须倾三百杯”。还对妻子说:“三百六十日,日日醉如泥。曾为李白妇,何异太常妻?”据《新唐书·李白传》载,唐玄宗时,李白任翰林。有一天,唐玄宗在宫中欣赏歌舞音乐,可听来听去,全是些听腻了的老歌词。他感到十分乏味,于是就下令宣李白进宫作几首新歌词,以供娱乐。侍从们赶紧去叫李白,却怎么也找不到他。最后,他们好不容易才在长安市井的一家酒馆里找到了他,但是他已经喝醉了。听说皇帝宣他进宫,他说:“我是天上的酒仙,皇帝哪里管得着我!”侍从们好说歹说,他才敞着衣襟,登上了进宫的大船。到了宫中,酒力发作得更厉害了,李白大醉不醒。唐玄宗又气又急,只好让宫女们用凉水将他浇醒。李白勉强睁开眼,拿起递过来的笔,一会儿便写了十多首新诗。唐玄宗接过去,每看一首都赞不绝口。


微信图片_20240905105525.png

李白的好友,唐代大诗人“诗圣”杜甫作了一首著名的诗《饮中八仙歌》,对唐朝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。其中,杜甫写李白道:“李白一斗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现在,人们常用“斗酒百篇”来形容人才思敏捷。


上一条:几个酒文化典故
下一条:史上著名酒人之(1)——李白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