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1”
一年周期。酱香型的白酒从重阳“润沙”开始,需要整整1年的酿造周期,这是所有白酒酿造中时间最长的一种。
“2”
两次下沙(蒸煮后的红缨子糯高粱)。制作酱香型白酒的原料有三种,一是来自赤水河的河水;二是茅台地区独有的原料——红缨子糯高粱;三是用来制曲的小麦。红缨子糯高粱颗粒小,饱满,呈酱红色,看起来像沙子一样,故当地人都称其为“沙”。下沙,也就是投料。完整的高粱,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坤沙”;相对坤沙工艺,还有一种便是碎沙工艺,是先将高粱磨碎再进行蒸煮,这样做的结果,便是出酒量增加,但酒质量变差。碎沙酒往往会发甜、柔绵,不懂酒往往反倒觉得好喝。
第一步,是“润沙”,时间在每年重阳节前后,即用100℃左右的开水,将高粱清洗几遍,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,另一方面可以让高粱吸足水分。然后将高粱上甑蒸煮大约两个小时。这个环节很关键,高粱不能蒸煮太熟,也不能太嫩。蒸煮好的高粱,要散在地上摊凉,由工人用木铲不停地翻开,温度降至35℃左右开始加曲。高粱上满一甑需要1500斤,第一次加入约220斤左右的酒曲。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∶1,但是酒曲要分8次加入,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,平均为高粱的10%左右。第一次加曲搅拌后,再进行“收堆”发酵,即将酒糟堆成一个1米多高的圆锥型堆。发酵时间需要酿酒师依据温度灵活掌握,堆子的内部先开始发热,然后传递到外面。这期间,酒糟充分吸纳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。茅香型酒讲究高温发酵,一般外层温度达到五、六十摄氏度才结束这一环节。第一次发酵完成后,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——进入“窖期”,也即“一次投料”。窖坑有3~4米深,能装15~20甑的酒糟(约25吨左右)。酱香型白酒的窖坑是用石块砌成墙壁而不是用泥土,否则酱味就不浓了。窖坑要用本地黄泥封住,不能透气,在窖期中要经常查,时常洒点水,防止干裂进气。1个月后,窖坑打开,开始“二次投料”,即按照1∶1的比例,加入新的高粱,继续上甑蒸煮。摊凉后加入曲药,收堆发酵,然后重新下窖。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,只为增加发酵时间,裹挟更多微生物。再度过1个月左右的窖期,开始第三次蒸煮、第一次取酒,时间为当年12月至次年1月。之后,再对酒糟进行摊凉、加曲、收堆、下窖等流程。
“9”
正宗的茅台镇坤沙工艺,需要将完整的高粱进行蒸煮九次。前面两次是将新的高粱进行蒸煮,如前所述。之后,再反复蒸煮七次,以将粮食中的精华榨取干净。
“8”
八次发酵。劣质酒,一般直接用食用酒精和其他香精材料进行勾兑,而不会有发酵这一过程。任何纯粮酒,都必须经过发酵这一重要过程。酱香型白酒在酿造过程中,每一次的蒸煮都要进行发酵:先堆积发酵,然后再放到酒窖中集中发酵,这样的过程一个轮次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时间,八次发酵需要10个月左右时间。
“7”
七次取酒。第一次取酒的时间是在第三次蒸煮过后,大概是在每年的12月份和次年的1月期间。在此之后,每次蒸煮便可取酒一次,总计共七次。坤沙酿造工艺所制作的酒,只能够取七次酒。前两次取出的酒,味道较为苦涩和辛辣;最佳的取酒次数是第三、第四、第五次,也被称作“大回酒”;第六次为“小回酒”;最后一次为“追糟酒”。纯正的酱香酒,必须要经过七次取酒,然后勾调而成。
上一条:关于饮酒的几个认识误区
下一条:什么是中国酒,它是如何分类的? |
返回列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