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。现代人饮酒比较随意,商务公务接待、家庭相聚、朋友聚会、独自小酌,都可以喝上一杯。然而,在中国古代,人们饮酒是很讲究场合和仪式感的,通常选择合适的时间场合饮酒,如节庆、春游、雪天之时,以及出征壮行、祭祀丧葬、宴亲飨客、洗尘饯行等,饮酒嬉乐,趣味盎然;同时有成套的仪式感,不像现代人一般大口闷,或者强行劝酒。可见,酒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,也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,在诗人们的“饮、醺、酣、醉、醒”中,可以窥视哪些栩栩如生的饮酒画面呢?
(一)盛宴歌舞必饮酒
古代达官贵人多饮酒设宴。且看唐代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》名句:“开琼宴以坐花,飞羽觞而醉月,不有佳咏,何伸雅怀?如诗不成,罚依金谷酒数。”宴席上人头攒动,觥筹交错,好一幅其乐融融的场面。看喝酒是一项高雅文娱活动,是要讲究文化的,如果才气不足,不能即兴作诗,自然是要“罚酒三斗”的——即“金谷”之数。再看岑参《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》:“一生大笑能几回,斗酒相逢须醉倒。”与好友相聚一堂,纵酒豪饮,怎不惬意快活?
古代饮酒还常以歌舞助兴。曹植《箜篌引》中描绘了边饮酒边欣赏歌舞的场景:“置酒高殿上,亲友从我游。……阳阿奏奇舞,京洛出名讴。乐引过三爵,缓带倾遮羞。”
(二)节庆游览必饮酒
唐宋以来,官民有春游饮酒的习俗。唐代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记载:“长安侠少,没至春时,结朋连党……并髻于苑树下往来,使仆从执酒器随时之,遇好囿,则骑马而饮。”《梦粱录》记载南宋杭州清明郊游饮酒,贫者亦不例外:“至如贫者,亦解质借兑,带妻子挟子,竟日嬉游,不醉不归。”郊游也是如此。相反,没有美酒相伴的节庆、游览则是索然寡味了。
宋代诗人王禹偁《清明》诗曰:“无花无酒过清明,兴味索然似野僧。”诗人、宰相宋祁也曾作诗描述自己同友人饮酒踏青的画面:“向郊原踏青,恣歌携手。醉醺醺、尚寻芳酒。”即使醉意微醺,仍想寻觅美酒。大理学家邵雍《南园赏花》亦写道:“花前把酒花前醉,醉把花枝仍自歌。”在三月三这个美好时节,人们外出春游,一起喝酒赏花,吟诗作对,平时不醉而此时可以醉。
就古人饮酒的仪式感而言,当属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的描述最具代表性。说的是:时逢三月三日,一帮文人名士兼官员踏青饮酒、逍遥游春,在惠风和畅、茂林修竹之间,这些魏晋才子在溪边相聚,流觞曲水,畅饮美酒。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,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,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,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,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,如诗不成,就罚酒三杯。诗最后被汇编成集,由王羲之作序,成就了“天下第一行书”——《兰亭集序》,堪称千古佳话,令人神往。
(三)雪天雨夜必饮酒
酒能暖身子。在古代,寒冷的雪天或者雨夜,几杯温热的美酒下肚,自是一番人生快事。下雪下雨渲染了浪漫的气氛,也带来了欢乐。饮酒会友是下雪、下雨天的常见娱乐项目。
比如,唐代白居易在《问刘十九》中写道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屋外天寒地冻或阴冷潮湿,静悄悄地只剩下簌簌雪雨声。邀一众好友在室内围炉夜话、饮酒赏雪赏雪,是多么令人惬意啊。
唐代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诗云: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说的是相思和愁苦之情,此时最宜借酒消愁。
明末才子张岱《湖心亭看雪》一文描述了他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:大雪三日,湖中人鸟声俱绝,独往湖心亭看雪,“到亭上,有两人铺毡对坐,一童子烧酒炉正沸。见余大喜曰: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!’拉余同饮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。问其姓氏,是金陵人,客此。及下船,舟子喃喃曰:‘莫说相公痴,更有痴似相公者。’”同是天涯宦游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,虽萍水相逢,也算是偶遇知音、一见如故。
清人《帝京岁时纪胜》所载冰床饮酒又是一种境界:“将拖床连一处,治酌,陈肴于上,欢饮高歌,两三人牵引,便捷入飞。”雪中嬉闹,美酒助兴,显示出人们的豪爽和欢愉。
(四)投射比赛必饮酒
我国古代许多北方少数民族素以游牧、狩猎为生,射技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,因此这些民族十分重视射投游戏。如金、辽等北方少数民族中就十分盛行在端午节时举行射柳的游戏。
射兔是北方契丹民族十分盛行的一种投射游戏。但射的兔并非真的兔子,而是木雕兔。据《续文献通考》记载:“三月三日为上巳,(辽)国人以木雕为兔,分两朋走马射之,先中者胜。其负朋下马跪奉胜朋人酒。胜朋于马上接杯饮之。”说的是,每年的三月三日,契丹民族就用木头雕成兔子形状,然后分成两队骑着马进行射兔比赛。先射中兔子的为胜,输的一方要下马跪着向胜方敬酒,胜方则骑在马上洋洋得意地将所献之酒喝完。北方民族的剽悍,由此细节可见一斑。
(五)花酒之宴必饮酒
春天赏花踏青是一件美妙的事情。古人似乎比现代人更追求心灵上的感受,比如他们更喜欢赏曲、赏酒、赏香、赏琴、赏茗等。其中,最为文人墨客们痴迷的却是“赏花赏酒”了。人们饮酒观花,一边饮醇香美酒,一边赏花尽兴,很容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,古人的浪漫细胞在花酒之宴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据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记载:唐代学士许慎选几乎每年春天都要在花园里摆酒设宴赏花,可其赏花酒宴上却不摆座位。宾客们面面相觑,既然请大家来喝酒,让我们坐哪里呢?许慎选笑着说:“我有天然花裀,何必再放座位呢?”原来他早已令仆人收集花园里掉落的花瓣,等客人来了就将花瓣铺在地上当作垫子,客人坐着花瓣铺成的厚垫子,赏花饮酒,好不浪漫。
元代宫中常有因花而设的饮宴:碧桃盛开,举杯相赏,名“爱娇之宴”;红梅初发,携樽对酌,名“浇红之宴”;赏海棠花,名“暖妆之宴”;看瑞香花,名“泼寒之宴”;牡丹花开,有“惜香之宴”;落花时节,有“恋春之宴”;催促花开,有“夺秀之宴”。
(六)出征壮行必饮酒
古人上战场,生死一线间,战前喝酒壮志,热血沸腾。最典型的当属唐代王翰的《凉州词》: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”精美的酒杯里盛满香醇的美酒,快要喝的时候琵琶声响了起来。音乐、美酒烘托了大军出征前的悲壮,反映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。
(七)送别饯行必饮酒
唐代诗人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有句云: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古人是非常看重饯行酒的,希望把所有的离愁别绪都注入美酒中,既表达对未来的憧憬,也祈求上天保佑远行者一路平安。
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因在浔阳江头饯别设宴,举杯饮酒送别友人,这才有了与琵琶女的相遇,也才有了千古名篇《琵琶行》:“主人下马客在船,举酒欲饮无管弦。”
(八)祭祀大典必饮酒
古代祭祀是一件大事,包括祭天地、山川、鬼神、祭社稷、祭祖先等。祭祀需要将规定的酒食敬献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。不论王家宗庙的祭献,还是民间祀祖,都以酒祭祀。中国古代虽有酒禁,但祭祀饮酒却是不受限制的。
唐代诗人陆游《社酒》诗云:“农社瓮虽草草,酒味亦醇酽。长歌南陌头,百年应不厌。”既道出了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,也表达了他们对畅饮祭社酒的向往。
岁月悠悠,怎可无酒;亲朋好友,把酒言欢;品酒论道,快意人生!。邀您畅饮一杯《送阅》酱酒美酒,享受酒的醇厚,一起与古人深交,分享古代诗酒文化的魅力。
上一条:酱香型白酒为何用不透明玻璃瓶装?
下一条:如何避坑茅台镇劣质酒、假冒酒? |
返回列表 |